【学习标兵】2022级创新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吴虹烨: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时间:2024年11月15日 18:33  作者:吴虹烨  点击数:

一、个人简介

姓名:吴虹烨

年级:2022级

院系:创新学院

专业:艺术与科技

兴趣爱好:旅游、看电影

人生格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二、荣誉满载,见证成长

1.荣誉的足迹,记录每一次飞跃

2023年11月,获第十四届蓝桥杯大赛专项暨首届“元境杯”元宇宙创意+数字内容创作大赛国赛一等奖;

2024年9月,获2024设计马拉松金奖;

2024年8月,获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

2024年8月,获第12届未来设计师国赛二等奖;

2024年8月,获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国赛三等奖;

2024年5月,获紫金奖·第五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入围奖;

2024年7月,负责项目《万象更新一“AI+节气”城郊多村数字化内容创新建设的引领者》获教育部颁发的202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

2024年7月,负责项目《红途智绘—百年精神数字化再现的文化筑梦人》获教育部颁发的202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省级立项;

2024年3月,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公示的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团队成员;

2024年5月,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公示的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团队队长;

2024年9月,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公示的关爱行动“少年儿童安全守护计划”管道宣传志愿服务团队队长;

2024年10月,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公示的全国大学生遵义精神志愿宣讲团团队成员;

2024年5月获共青团湖北美术学院委员会颁发的湖北美术学院2023-2024学年度“致美”好青年荣誉称号;

2024年4月获湖北美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累计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34项,校级奖项10项。

2.作品定格美好瞬间

2024年4月,我带领团队完成了AI视频《天文训》的制作。

《天文训》是数字化探索生态平衡与传统数学文化的架空短片,以高维物质为连接点,结合古代数学与现代科技尝试解决生存危机。采用科幻手法,融合中国传统纹样与大型罗盘,通过AI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表达与创新VR交互场景。

最终,作品《天文训》入围紫金奖·第五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获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

三、实践探索,绽放光彩

1.校园内外,留下青春的足迹

在校期间,我作为创新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统筹管理、组织了多项学生活动,任职期间获院级“优秀个人”三项。担任2022级艺科班班长一职,参加校级青马工程的学习,成为青山区114社区团青小组成员,获相关荣誉四项。在本学年创新学院的综合测评中,位居全院第一,专业成绩排名年级第二,超一半的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我还担任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副队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了“会走的美术馆——艺启延安新篇章”公益展览系列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2.志愿服务,传递爱与温暖

带领团队四次入选团中央宣讲团、“关爱行动”项目,担任创新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长,项目获校级立项并推送省级“实践特色品牌”,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街道,在万年社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中,为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获得了民族街道团工委给予的感谢信。在结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后,仍与其保持紧密联系,促进学院与五个社区、一所小学达成意向合作,深入武汉市江汉区下辖的10个街道以及15个青少年空间,参与由共青团湖北省委举办的“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带领团队服务青少年儿童2000余人次。

四、心得感悟

作为创新学院第一届本科生,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怀抱梦想看社会、国家、湖美、个人和未来,保有一颗向学之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未来的探索不仅在书本,更在社会的大课堂里。“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我将以此作为成长成才的航灯指南,努力提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在逐梦道路上笃定前行,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五、问答环节

采访者:

在繁忙的学业和学生工作中如何去平衡两者,有没有特别的策略或心得?

吴虹烨:

首先,要调整心态,切勿将学生工作视为负担,而应视其为与学业相互促进的伙伴。可以适当划清学习和工作的界限。每日安排一段专注学习的时间,完全投入其中。对于工作,我会根据难易程度和精神状态来合理安排,确保高效完成。此外,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至关重要。面对临时性任务或计划被打乱时,保持冷静,迅速调整心态,立即行动,避免焦虑而导致浪费时间。通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实现学业和工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