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系党总支人才工作
1.加强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高校党组织应当坚定地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灵魂工程,贯彻于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以及使用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各行政部门、专业教研室以及科研团队的力量,将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彻下去,培育青年教师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要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师德师风”行动,激发青年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宣传青年榜样的事迹,带动整个青年教师群体提升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2.创新人才培养和任用机制。
一方面,完善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对于未来同样重要的另一事实是,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提升人才队伍自身的素养,以国家发展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要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当把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点来抓,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制定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培训体系,通过导师带教、网络学习、人才交流、出国进修等途径,实现快速、有效的知识传递和岗位适应,积极探索以岗位知识提升为核心的知识推送体系。同时,要适时制定中长期青年创新扶持方案、青年英才计划等,对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激发青年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另一方面,建立“以用为本”的用人观。以用为本,是“以人为本”的人才工作理念的升华,突出了“人尽其才”的地位。高校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人才“适用”的前提下,实现人才的“敢用”、“活用”和“善用”。所谓“适用”,即基层党组织在顺应学校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群体”的共性与个性,因地制宜地为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使其对自身的价值实现有着良好的愿景。所谓“敢用”、“活用”和“善用”,即要大胆地选拔任用人才,灵活地运用人才的优势,知人善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出来。”各级党组织要将岗位设置与学校的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相联系,合理地设置岗位,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选拔任用机制。要敢用放手让青年教师担重任、挑大担,给他们历练的舞台,大胆地将青年教师推到行政、科研及教学的第一线,鼓励尝试,允许失败。
3.改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第一,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某一阶段的科研成果或工作成绩,指标以上级评价和群体测评为主,缺乏科学的量化,这既对青年教师不公平,也助长了学术腐败的风气与急功近利的渐进。因此,我系应当研究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将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能力纳入重点评价的范围,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学术水平、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个人对学校及社会的贡献等。尤其是对一些紧缺专业、新兴专业的人才评价,更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各级党组织在具体的操作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来评价和考核人才,不断优化教学、科研、教辅、行政以及后勤工作队伍结构,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改善人才激励机制。作为一个社会人,青年教师有着普通人的物质需求,也有知识分子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职业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体的人格完美。高校党组织改善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共进(同步激励理论)、即时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探索多层次化、立体化的人才福利模式。其次要坚持“以岗位定薪,优劳优酬,完善分配方式,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再次要坚持公平原则,强化竞争机制,尊重青年教师的劳动成果,建立及时、多样、公平、动态的激励机制,引导青年教师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激发他们职业发展潜力和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