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创作   >   正文

【湖美人】许海刚:行走于心 写意人生

作者:    信息来源:水彩画系     发布时间: 2014-12-24

许海刚,1962年8月生,湖北洪湖人。198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并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水彩画教学与创作。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优秀学术骨干,硕士生导师。

在日前揭晓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选中,许海刚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斩获水彩/粉画类唯一金奖,此作也是本届全国美展中7件金奖作品中唯一的水彩作品。闻讯后,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一行前往水彩画系对许海刚老师进行了专访。

淳朴真挚的创作旅程

记者还记得在7月份举办的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中,初见许海刚老师《亮宝节上的人们》这幅150×156厘米的大体量作品时,便已被它蕴含的浓厚感情所打动。画面中,老人、小孩、妇女将她们的眼光聚焦在同一点上,人们或高兴微笑,或捂嘴惊叹,或窃窃称赞,似乎是对眼前的节日盛景感到幸福和满足。在传统的绘画表现中,藏民大多沧桑,而许海刚老师眼中的他们却如此高贵、华丽。作品人物刻画细腻真实,栩栩如生,真挚动人。

许海刚《亮宝节上的人们》

许老师对记者讲:“艺术创作者一定要对所画题材有深刻的体会。”为了融入当地的风土民情,节日氛围,许老师曾多次进藏,观察藏民的一言一行,与藏民攀谈,为创作积累素材。“只有融入气氛,创作表现才更加贴切,也更有作画激情和深入体会。”许海刚老师如是说。

就画种而言,水彩画轻、薄的特殊性质,要求画面反复叠加以表现厚重效果;而许老师的此幅作品,画作尺寸较大,人物众多,其创作难度可想而知。更为难得的是,许海刚老师并未采用可以修改的白粉来创作,这意味着在创作中必须保证每一笔的准确,才得以呈现画作效果。

抱着近乎虔诚的态度,许老师花三年时间走完了《宝亮节上的人们》的创作之旅。画中无论是羞赧微笑的妇女还是天真好奇的孩童,他们的神情与姿态中都流露出无尽的节日喜悦,人们仿佛能从画中听到他们交谈的声音。

随心所向的艺术生涯

谈起艺术生涯,许海刚老师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求学时代。当时并无专业细分,因而能汲取各绘画门类的所长与特质,这样的求学历程皆体现于许老师现在的创作中,产生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出于对水彩画的格外热爱,许海刚老师坚持水彩创作至今。从开始的多方面尝试,到确立了创作方向,许老师慢慢沉淀自己,静心作画。“有幸获得专家们的肯定,一直心怀感激,能为湖北省也为湖北美院增光,实属荣幸。从教近30年,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大起大落,却也收获良多。”许老师谦逊表示。

谈及今后的创作方向,许海刚老师坦言并不愿刻意规划日后的艺术发展。例如自己一向爱画风景,但碰上喜欢的人物题材,自然也会创作人物。今后仍然将会随心所向,跟着兴趣走。

许海刚《梦回香巴拉》

师生共融的教学之道

许海刚老师在水彩画系任教,工作时授课,闲余时创作。许老师喜爱授课,尤其喜爱带队写生,他笑着对记者说:“我经常跟学生们一起画画,有时比学生画的还要多”。他认为,师生间的互动很重要:老师能激发学生的作画热情,学生的年轻活力也能带给老师更多灵感。

许老师常会为学生做示范,他认为,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是作画技法和对待绘画的精神,他重视学生的个性挖掘,重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求艺之路漫漫,许老师说,自己也不过是走在路上。

采访尾声,许海刚老师对记者讲起了水彩画教育创作的艺术前景。当今人们审美需求逐渐增大,水彩这一画种,凭借其色彩清新明快,绘画工具简单的优点,越发的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水彩画艺术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水彩画艺术家,水彩画作品在全国性的专项展上屡获奖项,成为了全国最有影响的水彩画大省。多年以来,湖北水彩画形成了“精致、唯美、高品格”的风格特点。我校于2009年单独设立水彩画系,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创,水彩专业课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组建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的打磨,已经形成为一个课程体系完整健全的新型专业学科,2010年我校水彩专业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厚重的历史加上教与学的灵活互动,使之涌现出了诸多水彩画专业卓越人才,成为了湖北省乃至全国培养水彩画与美术教育人才的蓬勃力量。

许老师一向专注学术,为人低调、厚道,对名利不争不求,正是这样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促使他能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真可谓三年磨一剑,机遇偏爱谁。记者相信,乘许海刚老师喜获金奖之机,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等个门类专业艺术创作与教学必将迎来崭新的飞跃!

(新闻中心记者:张娟 余江瑶 陈亚茹 余千)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15号